行走奔波在民间的设计师—曾令波
GDC 17 提名奖、评审奖 / 首届中国匠人大会“创新匠人”奖 / 吴晓波频道“奇葩匠人” / 中国(北京)文交会“杰出机构”奖 /2017年度 “深圳礼物”奖 / 2018成都金熊猫奖 / 伦敦-中国生活方式品牌展 / 米兰设计周/深圳设计周-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展 / 北京国际设计周 / 首届西班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工艺美术系列展 / 纽约 -深圳国际文化周暨国际形象推介展 / China TDC 文字设计在中国 / GDC 17 平面设计在中国展
机器永远不会因为某个线条的不完美而沮丧
工匠的孩子传承了老父亲的手艺,从手握画笔鼠标的设计师到与木头机器打交道的“曾师傅”,一腔热血行走奔波于民间,尝试把传统手艺和现代设计对接,用新的品牌建设思路,铸造更有设计价值的民艺文创作品。也是沿着这个思路,“曾师傅”和他的朋友们创办了民艺协同体“慢物质”,致力于中国原生文化的价值保育及可持续发展。
关于“慢物质”
曾师傅:在2012年,从业10年的时候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传统设计服务行业越来越不乐观,就觉得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过去的10年,整个设计界的生态正在重建,很多东西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消失:曾经我们夜以继日刻苦掌握的能力正在失去用武之地。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设计?新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除了服务费、设计的价值还可以怎么去实现?这样的问题比一百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更重要。这种情况下,换一个新的领域,自己做产品、按自己的想法来打造品牌、尝试用设计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慢物质”部分作品合集
曾师傅:在宽泛意义上,慢是一种可以完全自定义的、舒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研制产品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物、对人与物之间、以及对我们本身的另一种审视角度。
作品《笔墨方-怀袖》制造过程
另外,“慢”还意味着,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并非仅仅是当下,一个品牌或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是希望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思考,一个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文化符号,在新的时代里怎样跟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实现对接。我们想去创造这样一种能引发人们用不同的节奏感来思考与体验的东西,所以才有了“慢物质”。
作品《笔墨方》制砚过程
上品老工:您当初创立“慢物质”是希望能够让人们慢下来,那您怎样看待如今这个节奏愈来愈快的智能化社会?曾师傅:社会越来越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节奏快,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一个全面智能化、甚至虚拟化的时代,应该也是必然,我很庆幸能亲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代。而我们所谓的慢,并非希望重新回到过去,更多是指一种笃定、踏实的存在状态,在此状态下,有机会思考更多的东西。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也需要慢慢想一些事。
作品《笔墨方》制笔过程
关于“文创”
上品老工:文创与产品设计的界线在哪里?文创的未来又在哪里?曾师傅:文创可能更多是一种创作类型,而不是指向产品类型。通常我们说,基于特定文化要素,用创意的方式对其进行新的诠释或表达,并与具体的产品形态进行结合,这样的产品大家叫做文创产品。这里面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文化要素和创意表达,两者同时存在。第二,市场端,消费者很可能是在为“文化”买单,而不是在为一个“产品”买单。所以我觉得文创的提法只是阶段性产物。是当下全行业都异乎寻常地关注“文化自信”导致的结果。这并不健康。最终市场需要的是好的产品,至于他是否文化,或者是否创意,并不重要。
作品《财源滚滚》雕版滚筒印刷工具
曾老师:这也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如果市场是在为所谓的文化符号买单,那么,创作者就不会在产品本身上投入太多精力,不会去深入思考产品本身的形态、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体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文创”产品,最终都是拿一张图,找一个现有的通用产品模子直接贴上去。这并不是不可以,它也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但不应该是主流。
作品《笔墨方》
上品老工:目前市场上好的文创产品普遍存在价格贵销量差的问题,您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曾老师:多数文创团队都是体量非常非常小的品牌。实力不够,意味着你的产能、销量会被局限在很小的数量级,自然无法对供应链达成有效把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是价格高的主要原因。至于销量差,一方面是严重缺乏性价比,另一方面是市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理解力和消费力还有待提高,还有一方面是,从业者多数都是设计师背景,对一线消费市场的洞察能力不足。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和突破的过程。找准方向,在确保为市场提供好产品的同时,不断优化供应链,同时尽量补全市场营销及整盘运作能力。除此之外我不觉得还有更好的途径。
作品《笔墨方》
关于“曾师傅”
上品老工:您生在匠人之家,走上“民艺复兴”这条路是因为骨子里对艺术的追求和家庭熏陶的原因吗?曾师傅: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木匠,在我的老家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叫他“曾师傅”。我小时候贪玩,也会试着像父亲一样用工具做一些东西,多是陀螺、刀剑之类的玩具。从这一点来看,这种成长经历最大的好处是,此后对手艺有先天的亲近感。
传承—“曾师傅”二代
他的木匠生涯在80年代后期,被现代木工机械系统终结。之后他不得不改行做了铁匠。我的少年时代则是在给他当铁器加工助手的工作中度过的。但近100年的工业化浪潮,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改造来的太快,很多老行当的演变速度还保持着几百年来固有的节奏,跟不上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多昨天还存在的手艺,一夜之间就看不到了。我觉得除了供需错位,缺乏创新力和品牌思维,与时代脱节,是重要的原因。刚好我具备一些这样的能力,那么去尝试把传统手艺和现代设计对接,用新的品牌建设思路,应该有机会创造出一些不同的东西吧——至少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产品。
作品《笔墨方》制笔过程
上品老工:由设计师转型为手艺人,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您设计师的身份是否给您带来了一定的帮助?或者会不会有局限的地方?
曾师傅:最显著的优势是系统建设的能力,另外,思考力的优势,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立的前因后果。手作是一个很有趣的状态,手作产品及手作过程,都具有温度感,但多数手作者在产品开发及品牌打造上的力量是缺失的。
慢物质手艺人群落
过去的十余年,我及我的合作伙伴们,一直从事商业设计,为大大小小的企业提供品牌咨询服务。自创品牌开发产品,是将过去十多年的设计行业从业经验,在一个具体的品牌及产品上进行一个集中的印证。涉及的专业,其实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品牌建设内容。另外,因为本职是设计师,对自身的审美修养,及产品敏感度有更高要求,这很直接的影响了自创品牌的审美取向及单个产品的纵深化开掘。
作品《财源滚滚》雕版滚筒印刷工具
谢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及过往年代我们所从事的、曾经看起来很苦逼的职业。在新的时代里,媒体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了,品牌建设变得比以前要容易很多。设计出身的创业者,有机会将一个事情从品牌的方式慢慢打造,结合当下的传播方式进行价值输出,产生更系统的推进,输出更大的能量。跨身份、跨领域的产业发展趋势,也让这种创业有机会走得更远。
作品《财源滚滚》雕版滚筒印刷工具
但同时设计师做产品也有先天短板:从做设计到做生意是完全两个领域。对大部分设计师来说,从设计方案到落地产品、再到常态运营之间,是一个漫长的盲区。供应链、成本、利润乃至团队、绩效这些东西都是大坑,得一个一个的填平。
依然得益于这个时代的传播红利,在品牌创立的初期,可以集中精力打磨产品,通过很低的传播成本去实现推广销售。并在这个过程中组建更专业的团队,慢慢实现从工作室到企业化的升级。
年画刻制
上品老工:知道您为了笔墨方这个作品,与多位设计师和手艺人一起历时1整年,精益求精,是什么让您坚持这种“匠心”的?曾师傅:笔墨方是整个团队的共同成果。对现代人来说,传统笔墨纸砚已经有些遥远了,想深入进去做一些又不叛经离道、又不只是一味照搬古人的产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这个项目一开始都深入各地进行了全面考察,后期开发过程中也不断遇到问题,非常折腾。
制作作品《笔墨方》行走路线
作品《笔墨方》制纸过程
设计上,跨材质的多工艺设定及前所未有的造型,在制作上无疑给自己挖了多重的坑——要设计感,要标准化,还要把工艺做精——就得面对各种前人没遇到过甚至暂时无解的难题。最终在视觉上做到了减法,而在制作成本上却是加法。
作品《笔墨方》
最终看来,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器型,在它所处的时代其实多数都是非常创新的作品。和旧时文人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笔墨纸砚依然被需要的话,那么,它显然也需要有新的形态。我很开心我们完成了这一步。
作品《笔墨方》
上品老工:能否分享一下您创作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创作?
曾师傅:慢物质还有一个另外的团队,在做锡相关的事情,这个团队的品牌叫“锡木作”。围绕锡木作开展的所有事都非常好玩。
慢物质-锡木作《见方》
锡是一种很小众的材料,过去一般用来做茶叶罐。但现在很多人做的锡茶叶罐已经很难看了。我们尝试用一些新的方式去研究锡,比如把它浇灌在木头缝隙里,把它融在水里让它爆炸,以及裁成锡条进行编织等等,这让我们解锁了锡的非常多的可能性。这些尝试几乎都是开创性的。
慢物质-锡木作《见方》
上品老工:您平时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能否简单举一个例子曾师傅:我好像很久没有出现过“找灵感”这件事了。多数时候都是在找解决方案。投身这个行业之后,整个人都处于吸收状态,不断的想做好东西,想做更好的东西。所以创作的动机随时都在发生,但如何把一个动机延展成可以落地的实际产品,这个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有些产品概念,两三年了,还停留在样品阶段,要么是设计不成熟,要么是工艺不成熟,但我们自己都很清楚,总有一天会做出来的,这比“缺灵感”更麻烦,但也更幸福。
慢物质-锡木作《弥生》
上品老工:如果作品被人批评,您会以什么心态对待?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考虑换个思路?曾师傅:有些作品或初始的创作思路,自己心里很笃定,知道它是好的,所以会毫不犹豫地按照自己最理想的方式做下去。也有一些作品并不那么好,它当然会被批评,我们也虚心接受。我觉得一旦一个团队有了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外界的评价,很多时候都不太重要,因为你自己会比任何人都知道这件事厉害的地方在哪里,漏洞在哪里,所以被赞扬或被批评,应该都会在预料之中。
作品《月光》
上品老工:您怎样看待中国设计业的前景?会如何走向?曾师傅:我对传统的设计服务业已经不太了解了。总的感受是,现在大家说起的“设计”,和我当年刚出道的时候,人们说起的“设计”,很不一样了。飞速进化的甲方提出了越来越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大部分停步不前的设计师或设计机构会,会很吃力。市场会催生出新的设计生态,在这个生态里,设计不是简单的卖稿卖稿那么简单了,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会变得更综合,甲乙双方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多元,整个市场对设计价值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前提是,你能通过设计,真正为客户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作品《笔墨方-怀袖》
曾师傅:继续折腾。和更多的伙伴们一起,做更多的好产品,并把它们开开心心卖掉。人生中的这一页还没翻过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把该做的、想做的,都做了再说。也许有一天突然就不想做了,那就意味着可以翻页了。